洪厚甜:书法与创造

2023-02-12 10:16:25作者:中国书协

洪厚甜

号净堂

1963年出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兼秘书长

采访时间:2013年7月

采访地点: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

记者:洪老师,您好!您觉得书法是什么?

洪厚甜:书法它就是一种文化的形态,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文化,它始终要有一种形态来承载、来表现,实际上书法就是承载文化的一种形态,书法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书法是这样,文学、音乐等其他艺术,无不是这样,当它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的时候,都会像书法一样,反映整个世界。

记者:您觉得当代的书法家应该承担起怎样的一种责任呢?

洪厚甜: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有效的生命时间就几十年,在这个有效的时间之内,让我们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历史重任。文化的传承,是一条链,是一环一环地连接起来的,任何一环都不能缺,实际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能够走到今天,哪一环都没有缺,哪怕是在元代,在清代,中国文化一环也没有缺。那么为什么没有缺?就是这一代一代文化人、书法人始终坚持的一种责任,就是用他们的智慧创作了优秀的艺术作品,来传承和发扬了这门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里面,我们这一代人也有一个责任,这个责任就是要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优秀书法艺术作品。

记者:您说过,对古人真正的尊敬,应该是对他们的超越,这才是对古人真正的敬畏,是这样吗?

洪厚甜:这个怎么说呢,因为我们看历史、看真正的一部中国书法史,我只看见了两个字:“创造”,也就是说真正能够成为进入历史的每一位优秀的艺术家,都是因为他独立的创造和他具有个性的创造获得的这种学术地位。没有一个仅仅盲目地学习前人的书法家,会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亮点,没有。

记者:您的观点可以这样来总结吗?就是我们一定能超越古人!

洪厚甜: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超越前人的这种条件,我经常跟朋友在聊天的时候说,我们和古人相比,缺的是什么啊?是心境,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量极其大的社会环境里面,古人没有这么大的信息量,但是他多了份内心的恬静,这种恬静和静默的精神境界,正是现代人很难超越和具备的一种东西。当书法作为一种现代的艺术形态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是仅仅死死地抱住古人对它的认识角度和方式,我觉得会局限我们。我们不是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去推翻古人,而是在古人的众多的思维形态上,再叠加上我们对书法的诠释和认识。那么我对书法是怎么认识的?我的理解是,线条和线条的空间关系,给人直接的视觉感受,就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内容。就是这条线本身和这条线完成的空间组合,传递出书写者的审美理想,它就是书法的核心内容。我之所以说它是核心内容,不说它是全部内容,就是书法艺术成为一个完整形态的时候,它是一个综合模式,它里面包容了文学,还有材料学以及很多很多的东西,还有其他的元素在里面,书法的装裱啊,布置的环境啊,都会成为影响它艺术效果的一个元素。但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就好像音乐的音色和旋律是音乐的核心内容一样。我会给学生一个由篆书而隶书,由隶书而行书,由行书而楷书这样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篆和大篆的学习,认识到当线条以一种,中国方块汉字的排列完成了线的封闭式结构,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结构,也就是说追问和追寻一个线和另外一个线的排列关系和线的联动关系、传承关系的时候,这就是隶书的一种形态。行草书是什么?行草书是一种运动态,也就是说它的核心内容是线到另外一条线、字到另外一个字之间转换的技术内容。那么楷书又给我们起一个什么作用呢?楷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楷书的每一个点画的独立形态和它角色的塑造。楷书是所有书体里面,点画技术内容最丰富的一个书体,楷书的第一横、第二横、第三横,左一点右一点是不能移位的,不能相互取代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技术内容丰富的综合体,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点画独立的角色意识,当有了楷书的这个特点以后,我们的行书及其他书体的这种线条的角色意识就会更加表现充分、深刻,艺术性也必然提高。我们对所有学生训练侧重培养两个能力,第一,驾驭毛笔的能力,也就是让毛笔听你的话,所有的线条你都能够表现,所有线的形态你都能够表达。第二,运用这种线的艺术语言进行讲故事的能力,也就是把自己内心的审美感受诉之于笔墨之间,外化出来。他们所有的一笔一画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面,赋予你内心情感的表述和表达。它可能是以篆书的形态,也可能是一种运动态,也可能是一种静态的书体。但是最后无论你写颜、柳、欧、赵,还是楷、隶、行、草、篆,对你的训练都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我们这次“三名工程”书法创作中,每一个艺术家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语言形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

记者:您觉得当代书法最后会在整个的书法历史长河中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迹呢?

洪厚甜:我觉得这个是由大的环境决定的,只要我们真正了解书法史的人都知道,我们现在看汉唐,从唐代到汉代有千年的距离,但后人来看我们这个时代,也会把我们和相近的清代作比较来看的。清代碑学大兴以后,实际上有了碑帖融合,就是碑刻和书写相融合的一种创作形态,或者是新的书法语言模式。其实清朝这个时代很短,只有二百多年,其灭亡离我们现在就是一百多年,在历史长河中肯定是短短的一瞬,我们现代的书法是清代碑学的一个延续,后人会把我们和清代作为一个时代来看。也就是说清代是发端,我们是一个新的发展延续时期,我相信中国书法要走向真正新的辉煌,还要一代人两代人不断地努力。

记者:您说的辉煌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洪厚甜:我们期待的辉煌,就是把一种能够表现和展示我们民族精神及审美理想的东西,融入并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种文化标志的形态。

记者:我们民族精神是什么样的?

洪厚甜:应该说就是自强不息,不断地拓展、奋斗。

记者: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理想是什么样的?

洪厚甜:实际上是一种汉唐精神,胸怀博大,充满包容,顶天立地。

记者:这也是您的追求吧?

洪厚甜:对。

记者:请讲一讲您的学书之路?

洪厚甜:最初学书法,实际上就是想把汉字写得漂亮一点,我的生活轨迹是比较特殊的,别人是从高中毕业以后考大学,我是从中学一出来就到餐厅里面当了一个厨师,当我去餐厅里面当厨师的时候,我的同学还在背着书包上学,所以我内心也是反差很大的。那么什么东西是属于我自己的,能够让我找回自信,找回我生命价值的体现?我选择了学习书法。实际上人在每一个环境里面都会发生变化,去年的我和今年的我一样吗?从家里出来的我和从单位走出来的我是一样吗?早上的我和下午的我会一样吗?其实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是一个新的自己,每天早上起来,你看见太阳的那一刻,都是一个全新的“我”的开始。既然有全新的“我”的开始,为什么没有全新的艺术作品的诞生呢?在我艺术的道路上,我不拒绝任何时候突发的一种变革和改变,我不拒绝。我也不刻意去追求,因为我坚信,随时都有全新的我,我也坚信,随时都有属于我这一时刻新的艺术作品的诞生。我觉得和古人真正的距离,一个是生活环境,还有一个就是学养,学养做到什么样子,你最后的艺术高度就在哪里。

记者:学养需要一种大的格局。

洪厚甜:对。

记者:什么样的格局?

洪厚甜: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谁来影响我们、引领我们并以什么形式来积累和处理知识与信息,这就是格局。

记者:那您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将来能沉淀下来的大家,应该是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和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格局?

洪厚甜:历史的高度,就是站在一个史的高度来看人生、看文化、看艺术。我经常说,历史在我们和王羲之间没有第二个标准,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历史的标准。

记者:您在一篇文章上说“中国的书法是中国哲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在一黑一白中焕发出无穷世界,用最简单的形式反映最深刻的哲学思想”,我觉得您总结的特别好,一黑一白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洪厚甜:其实我们有时候把哲学和人拉开了,我觉得不恰当,哲学就是人的哲学,文化也是人的文化;离开人,离开文化,也就是离开我们现实的生活,哲学就不存在。也就是说,哲学本来就是对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观察,而观察大自然的运转规律啊什么的,实际上都是人看世界的一种眼光,哲学就是以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以谁的角度看世界就是谁的哲学,中国人看世界就是中国人的哲学。那么书法艺术是中国人的艺术,它必然和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一体的,所以用西方的哲学来关注和理解中国的书法,要出问题,它只能有一个参照体系,而不是我们中国本来本真的体系,书法还是要生长在中国人的思想土壤里面,丰厚的土壤里面。

记者:以中国人的这种哲学思想来看书法,它展现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呢?就是说,在这个书法世界里,您到底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理念?

洪厚甜:它就好像镜子一样,我始终觉得,所有好的、一流的艺术,就是一面清晰的镜子,照谁?照我们自己,照我们自己的思想、人生,我们对世界的所有的感悟,也就是说大千世界有多么丰富,书法的世界就有多么丰富。

记者:您说当代书法迎来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对每一个当代的书法家来说,都是一个特别难得的机遇。

洪厚甜:对。

记者:那么您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当代书法是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洪厚甜:我之所以说当代书法有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是基于几点:第一,在中国的历史上,文化的转型产生伟大的艺术,我们赶上了一个文化的转型的时期;第二,社会的大的变革,我们也赶上了,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走向现代社会的整个转型,我们也赶上了。我们中国现在处的时代,是一个科技空前发达的时代,现在我们在手机上随时可以调出最优秀的古代书法作品,而且这些东西都是以前在皇宫里面皇帝和帝王将相私下才能看到的东西,我们在第一时间能够看到,而且现在有优秀的复制品。第三,学术的空前发展,对历史上所有的文化现象都有梳理和解读诠释。现在我们的书法学、书法史,都诠释梳理得非常清晰。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作为一个艺术家所享受的资源,是历史上空前的。这个时候,只要是我们充分地投入生活,以一个现代人的生命状态存在,而且充分地吸收前人的文化对我们的滋养,这样的文化、这样的社会环境,没有理由不孕育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艺术作品。其实在这个时代,我想我们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属于自己的感受,如果真要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朋友、书法家或大家说一句话的话,我觉得还是那句话:用我们的智慧,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无愧于历史的艺术作品。

记者:为什么觉得这个时代适合创造伟大的艺术作品呢?

洪厚甜:很多人可能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比较喧嚣。我觉得不是那样。历史上随时都有功利的时候,哪一个艺术家、哪一个优秀的伟大的文学家,不愿意让自己的智慧融入历史,融入自己民族的文化呢?这种功利是积极的功利,是人类创造的原动力,这样的功利我们应该要鼓励。它不是消极的功利,应该鼓励。“三名工程”对艺术家的推动是不是一种名,当艺术家获得社会的认同时,它又是不是一种利?这种利、这种名,我觉得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

记者:您觉得当代的书法已经达到那种正大气象的状态了吗?

洪厚甜:还没有。

记者:那我们还欠缺了点什么呢?

洪厚甜:沉淀,时间和历史的沉淀。

记者:有可能我们这一代书法家就是一个桥梁?

洪厚甜:我就说嘛,人不能跨越自己的时代,像唐代褚遂良和颜真卿都是伟大的书法家,但如果把颜真卿放在褚遂良的时代,颜真卿就只能是初唐的褚遂良,如果把褚遂良放在颜真卿时代,褚遂良就必然成为中唐的颜真卿。只是褚遂良生活的时代,以他的智慧,就完成了一个由初唐到中唐的桥梁作用,颜真卿在中晚唐就完成了一个唐代美学的真正集大成,实现了真正的辉煌。所以,个人的命运和个人的成就是不能超越时代的。其实我们的认识,往往被什么局限?就是被自己的认识所局限,就是我们看到多远,之外也就是你的盲区。你看不到的那个边缘就是你的极限。所以,我觉得一个哲学家说得好,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已知比喻成一个内圆,未知比喻成一个外圆,那我们已知的越多,我们的未知就越多。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起好这个桥梁的作用。

洪厚甜:对,让这个过程也变得非常的灿烂辉煌。而且我敢说中国书法从80年代以来,这三十多年的发展肯定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这里面有几个因素决定了它是好的,除刚才我们说到的环境作用,在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书法教育的走向高端和繁荣。书法教育的整个教学体系的不断建立,现在教育部已经开始在中小学里面规定设置书法课,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没有师资,但是我们不能说永远都没有师资啊,只要有了这个机制,师资也配备到位,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合力,它从初、中级教育走上高等教育的这样一个过程,实现了中国书法的人才储备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书法人才肯定是层出不穷的。就是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这样的教育格局。我们中小学物理课是不是全部培养的是物理学家,我们上化学是不是全部培养的化学家,我们上美术课是不是全部培养美术家,我们学外语是不是全都要培养外交家?都不是,艺术核心是改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基本文化素养,才是它真正的作用。书法和音乐、美术一样,是作为人的基本素养的一个元素。

记者:中华民族对世界最伟大的文化贡献之一,就是书法艺术。

洪厚甜:对。

记者:如果形成这样的大的教育格局,对中国人整体的这种滋养会非常了不得。

洪厚甜:肯定嘛,只有有量才有质,没有量的保证,我们的质哪里来?没有系统的大批的从事书法艺术的学习、研究、传播的人,哪有优秀的艺术呢?

记者:那么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的回归,会给我们下一代带来什么样的气象?

洪厚甜: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东西,实际上它就是一种文化滋养。当书法是以一种艺术的形态进入我们下一代的生活的时候,同我们以前古人仅仅把写字作为一种技能,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作为一个艺术包含了技能的内容,但是远远超越了技能的内容,在这一点上,已经是古代所不能及的。反过来说,有这个格局,必然走向繁荣。我们现在的国家这么强大,和平是有保障的,就是说和平不是祈求来的,也不是靠软弱得来的,和平是靠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大赢得的,我们国家现在的这种国力,是有能力保证我们的和平的。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里面,拥有这么好的格局,我相信这个民族走向辉煌是必然的。文化的辉煌是和我们民族的辉煌连结在一起的。

关于我们 艺术家 艺术家动态